有谱经验
靠谱的经验指南

登录

如何应对勒索?

作者:多人 |

勒索是一种犯罪行为,常常采用威胁、暴力、敏感信息或虐待等方式强迫他人放弃金钱、服务或个人财产。应对敲诈勒索是一件充满压力的事情,但了解解决方法和预防措施可以帮助缓解应对时的压力和焦虑。

步骤1.处理勒索

  1. 评估原因。
    评估原因。

    1.评估原因。

    机会主义者可能会试图利用薄弱的前提来制造敲诈的局面。这可能包括无意中听到的一段敏感对话,然后想要利用它,或者得有一些敏感性质的照片,威胁如果不满足对方要求,就把它们暴露出来。评估当前的形势需要诚实和内省。问问自己这些信息的破坏性有多大,勒索者是否对你构成了真正的威胁。需要考虑的事情有:

    • 你的工作有危险吗?这些信息的披露会危及到你维持合理就业的能力吗?
    • 你在危及别人吗?即使你没有受到伤害,其他人会因为敲诈而遭受身体或者精神上的伤害吗?
    • 可能发生的最糟糕的事情是什么?真正的敲诈带来的不仅仅是不便。它会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无论是身体上还是情感上。根据谁参与了敲诈计划,来评估最坏的结果是什么。问问自己,这个结果是否严重到不容忽视的地步。
  2. 对敲诈者做出反应。
    对敲诈者做出反应。

    2.对敲诈者做出反应。

    不幸的是,敲诈勒索可能来自我们认识和曾经信任的人,包括朋友、同学、前任,甚至家人,这太常见了。当我们和勒索者关系很近时,就很难向执法部门寻求帮助。

    • 当对方是我们认识的人时,通常是一种“情感勒索”的形式,即为了防止信息被泄露而勒索亲密关系或者延长关系。但这仍然是敲诈勒索,你有权受到法律保护。
    • 如果威胁可能影响你的人身安全,你必须立即通知执法部门。即使没有立即采取行动,如果需要采取法律行动,将威胁记录在案也会对案件有所帮助。
    • 如果勒索你的人威胁要泄露你的性取向或者性别身份,你需要和某人具体谈谈你对这些方面的感受,以及他们可能给你带来的压力,你可以联系性少数群体(LGBT)国家帮助中心。但是,请注意,他们不能直接帮你解决勒索。他们是志愿支持顾问,而不是法律专家,也不能替代有关部门。
  3. 和你信任的朋友讨论。
    和你信任的朋友讨论。

    3.和你信任的朋友讨论。

    当面对问题时,我们自己的焦虑会使我们夸大情况。在这种时候,应该从一个值得信赖和诚实的人那里寻求建议。

    • 值得信赖的人可以是宗教领袖、朋友或者治疗师。
    • 获得外界的意见可以为你的处境带来新的视角。即使他们不能帮你找到解决办法,知道你不是独自面对这种情况也会带来情感上的好处。
  4. 消除影响。
    消除影响。

    4.消除影响。

    如果你意识到这些信息并不能构成重大威胁,那么在敲诈者有机会之前,你可以自己把这些信息公布出去。

    • 这消除了勒索者所拥有的优势。
    • 如果你这么做,就可以表现你足够诚实,敢于承担个人责任,从而展示你的力量。
    • 这样会引发朋友和家人的同情和支持。
    • 坦白交代能够让你控制周围的人对这件事的叙述,同时揭露勒索者不好的意图。
  5. 保留所有勒索的证据。
    保留所有勒索的证据。

    5.保留所有勒索的证据。

    保存你和勒索者之间所有联系的清晰照片或者文字记录。保存语音邮件,并且记录电话对话。

    • 这是律师或者执法人员用来确定你的案件是否可以起诉的所有信息。
  6. 联系执法部门。
    联系执法部门。

    6.联系执法部门。

    如果经过评估,这些信息构成的威胁太大,无法透露,就要联系执法部门。

    • 执法人员受过训练,知道如何对敲诈者立案。
    • 执法部门可以确保你免受任何人身伤害的威胁。
    • 虽然这可能很痛苦,但是执法人员可能会要求你延长与敲诈者的谈判。这是因为,在许多司法管辖区,勒索要求提供书面或者有记录的威胁证据,并且要求付款。一定要按照警察的指示去做,即使当时看起来很困难或者很伤人。
  7. 如果需要的话要请律师。
    如果需要的话要请律师。

    7.如果需要的话要请律师。

    执法部门会告诉你律师是否能保护你的利益。

    • 律师对法律体系有全面的了解,可能能够提出其他人不知道的解决方案。
    • 有了合理的理由,律师可以成功起诉勒索者,确保犯罪者入狱。
  8. 永远不要自己解决这件事。
    永远不要自己解决这件事。

    8.永远不要自己解决这件事。

    不可冒失行事,也不可报仇。敲诈勒索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其本身会面临严重的刑罚。

    • 通过伤害、迫害或者以其他方式试图伤害勒索者,你会让自己卷入犯罪活动中,并且降低获得公正的可能性。

步骤2.保护实体文件免受勒索

  1. 安全存放。
    安全存放。

    1.安全存放。

    包含敏感信息的实体文件可以存放在银行的保险箱、个人保险箱或者可上锁的文件柜中。

  2. 只保留需要的东西。
    只保留需要的东西。

    2.只保留需要的东西。

    有些文件需要长期保存,其他的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销毁。

    • 永远不要扔掉税务记录。这些文件应该存档,并且在审计时保存。通常,像Quickbooks或者TaxACT这样的电子和在线税务服务,会以年费的形式保存你的税务记录。

    • 保存所有有关房屋所有权的纪录。在离婚、财产纠纷或者破产的情况下,保持所有与抵押贷款和房屋所有权有关的记录。
    • 保存退休收入记录。这是为了防止向国税局过度支付,并且跟踪所有的捐款。
    • 慈善捐赠记录和投资报表需要保存3年。
    • 销毁自动取款机收据、银行对账单、存款单和信用卡收据。当你把每张收据与你的电子银行登记簿和信用卡对账单核对过之后,要销毁这些记录。
  3. 买一个碎纸机。
    买一个碎纸机。

    3.买一个碎纸机。

    碎纸机是处理敏感文件、不必要的收据、重复记录和过期信用卡的最安全的方法。有几种类型可供选择,不过,横切碎纸机的安全性最高。

步骤3.保护数字和在线信息免受敲诈勒索

  1. 保护密码。
    保护密码。

    1.保护密码。

    这意味着永远不要在电子邮件或者聊天中分享它们。另外还建议你使用像Last Pass或者Keepass这样的密码管理器,它会对存储的密码进行加密,直到你需要它们为止。

  2. 不要在浏览器中保存密码。
    不要在浏览器中保存密码。

    2.不要在浏览器中保存密码。

    有些浏览器允许你在访问某些网站时保存密码。如果你不是唯一使用这部电脑的人,意味着任何其他用户都可以看到你的银行信息、电子邮件或者其他个人数据。

  3. 保护敏感文件。
    保护敏感文件。

    3.保护敏感文件。

    用密码保护你不想让别人看到的文件,或者考虑将敏感文件保存到有密码的硬盘中,可以存储在一个个人保险柜或者保险箱中。

  4. 使用反病毒程序。
    使用反病毒程序。

    4.使用反病毒程序。

    新一代病毒不仅会破坏你的电脑。

    • 木马可以从你的硬盘上获取信息,甚至可以控制你电脑的摄像头,在你不注意的时候拍照。

    • 勒索软件可以对硬盘上的所有信息进行加密,并且在你支付费用之前拒绝返还。
  5. 小心不安全的wi-fi网络。
    小心不安全的wi-fi网络。

    5.小心不安全的wi-fi网络。

    虽然当我们不想为wi-fi付费时,使用不安全的连接会很诱人,但在不安全的网络上查看任何敏感或者私人信息意味着其他人也可以查看这些信息。

  6. 避免并且举报“网络钓鱼”。
    避免并且举报“网络钓鱼”。

    6.避免并且举报“网络钓鱼”。

    网络钓鱼是指你收到一封来自某人的电子邮件,此人伪装成你信任的合法人士、网站或者服务提供商,要求你提供敏感的财务或者个人账户信息。

    • 合法的服务提供商永远不会通过电子邮件要求你提供此类信息,因为这将使你面临安全风险。

    • 如果你收到了这类电子邮件,大多数电子邮件平台都有一个“举报”功能,来向供应商举报这个威胁,以便将其消除。
    • 妥善处理电子垃圾。在回收旧硬盘(即使是非功能性硬盘)之前,要做最后一次“清除”,确保所有的个人信息都被删除。这样能确保任何可能试图挖掘这些信息的人都无法这样做。

小提示

  • 要注意,一些司法管辖区认为“敲诈”和“勒索”有区别,而且在建立举证责任时,每个司法管辖区的处理方式不同。可以咨询律师,了解你所在司法辖区的法律。

参考

  1. https://www.law.cornell.edu/uscode/text/18/873
  2. http://www.hg.org/article.asp?id=34646
  3. http://www.lgbthotline.org/
  4. http://www.hg.org/article.asp?id=34646
  5. http://criminal.lawyers.com/criminal-law-basics/blackmail-costs-more-than-it-pays.html
  6. http://www.reputation.com/reputationwatch/online-blackmail-can-go-away
  7. http://www.hg.org/article.asp?id=34646
  8. http://www.hg.org/article.asp?id=34646
  9. http://criminal.lawyers.com/criminal-law-basics/blackmail-costs-more-than-it-pays.html